防范未成年人沉迷于短视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连成年人都控制不了经常要“刷刷刷”的短视频,已经深深渗透进青少年的生活。《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指出,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

当前短视频平台各种各样,内容五花八门,随便一刷,便是“时间都去哪了”。随着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与普及,短视频用户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这也给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报告显示,47.6%未成年人通过短视频、视频平台获取社会重大事件信息,但他们信息鉴别能力有限,平台内容会对其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短视频是“双刃剑”,内容健康积极的有益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否则就会起消极作用。报告显示,近四成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炫耀个人财富或家庭背景(21.2%),其次是宣扬不劳而获、躺平思想(16.3%)等消极负面的内容。这些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未成年人身心尚不成熟,模仿性很强,短视频中的一些消极内容,往往会成为未成年人的示范,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另外,过度沉湎短视频还会浪费孩子的宝贵时间,影响学习,损害其身体健康特别是视力。

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不能单靠一方力量,政府、学校、家庭和平台要齐抓共管。政府亟须补齐监管短板。首先,应尽快完善网络信息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同时,考虑出台短视频内容制作标准,对炫富、躺平、好逸恶劳等消极负面的内容作出严格限制。学校、教师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正确认识、利用短视频,发挥短视频促进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短视频平台方也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努力尽到提前审查义务,践行视频先审后播原则,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带货和当网红主播。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指出,家长对孩子短视频使用行为的焦虑与干预,可能成为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新课题。家长要尊重数字一代的学习方式和休闲需求,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加以理性引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防范未成年人沉迷于短视频,家长应该承担起首要的监管责任。家长要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强化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孩子理性、有节制地使用各类网络服务平台。未成年人不仅是短视频的受众,也可以是参与者、制作者和发布者,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制作并发布一些健康向上、有意义的短视频,在创作中学习,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张西流)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