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的不止“飞檐走壁”!绿色科技打造“滑雪运动员的天堂”

惊艳的不止“飞檐走壁”!绿色科技打造“滑雪运动员的天堂”

中国选手苏翊鸣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摄

“苏翊鸣好像在飞檐走壁!”

“从房子下来一个空翻翻我心里了。”

“就说会武功吧,没骗你!”

……

今日,中国小将苏翊鸣在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中完成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首秀。第28名出场的苏翊鸣展现出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流畅且极具创意地完成了三个道具区动作后,他在跳台区的表现更是惊艳,接连完成反角1440、内转1260和内转1620三个高难度动作,以86.80分的成绩位列第一进入决赛。

在上午的单板滑雪项目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新西兰选手佐伊·萨多夫斯基·辛诺特以一组反脚内转900+外转1080+内转1080的全场最高难度动作连接技惊四座,最终获得92.88分,登上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冠军领奖台。

事实上,运动员高技巧动作的背后,除了长年累月的艰苦训练,也离不开平整的雪地、厚实的雪层,以及方方面面的技术保障支持。伴随着北京冬奥会多个雪上项目的开赛,越来越多的各国奥运健儿正体验到蕴含科技力量、彰显绿色理念的“滑雪运动员的天堂”。

惊艳的不止“飞檐走壁”!绿色科技打造“滑雪运动员的天堂”

中国选手苏翊鸣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摄

多位外国运动员点赞比赛场地

此前,对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比赛场地,多位参加比赛的外国运动员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文点赞。

1月30日美国高山滑雪队在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进行首次训练,男子选手瑞安·西格勒表示:“第一天在延庆滑雪,我被我们将要比赛的场地震撼了。壮观的雪和诱人的地形,应该能创造超棒的比赛条件。”瑞士高山滑雪运动员@wendyholdener称:“冬奥第一天,我已经爱上延庆了。”三届冬奥会单板滑雪U型池冠军,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肖恩·怀特此前曾表示:“雪的质量很棒,雪很干燥,抓地力强,U型池形状完美,场地边设置了巨大的挡风墙,场地堪称顶尖水平。”

已连续9届参与冬奥会高山滑雪赛道设计,北京冬奥组委首批特聘专家之一的国际雪联高山滑雪委员会主席伯恩哈德·鲁西在2月5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造雪情况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当前赛道上的雪况很好,甚至可以说没有办法更好了来形容,简直是滑雪运动员的天堂。

惊艳的不止“飞檐走壁”!绿色科技打造“滑雪运动员的天堂”

新西兰选手佐伊萨多夫斯基辛诺特庆祝夺冠。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摄

人工造雪保障赛道状态稳定

北方虽然有那么多雪场,但是这三个赛区的雪上项目都应用到了人工造雪技术。这是为什么呢?不少人对此产生了好奇。

据了解,铺设一条1千米的初级滑雪道需要1.8万立方米的雪,只有在北欧或者我国东北等少数天寒地冻又水汽充沛的地方才能滑到纯天然雪道。近些年,大部分冬奥会用雪都要“自力更生”,而且人工造雪可控性强,温度低于0摄氏度,造雪机就可以工作,人造雪还可以实现粒径、含水量、硬度的改变,能满足不同比赛场地的需求。

据可查询的记录,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是首届采用人工造雪措施的冬奥会,近年来,在温哥华、索契以及平昌等地举行的冬奥会均大量采用了人造雪。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人造雪用量达到了总使用雪量的90%。

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刘海峰表示,人工造雪是使赛道状态稳定、确保运动员无论出发顺序如何都能享受到公平比赛条件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国际惯例,无论赛事举办地的气象状况怎么样,都需要通过人工造雪让雪道符合竞技比赛场地的技术规范要求。

人工造雪技术将在未来的冬奥会沿用

对于人造雪在未来的冬奥会上会否继续使用的问题,鲁西给出肯定的回答,“我觉得人工造雪技术未来会沿用。人造雪不是新的技术,已经发展并存在了5到1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因为专业比赛对于雪质的要求,我们经常是只在人工雪上进行滑雪活动。”他表示,“我想未来,使用人造雪的趋势肯定会继续存在,也可能是人造雪和天然雪混合的方式。”

对于张家口赛区造雪水源的源头以及会否对当地生产生活包括农业用水造成影响,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山地运行经理魏庆华介绍,古杨树赛场的造雪水源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和对雨水的收集。他介绍,此次冬奥会造雪总计划用水39万吨,现在利用了36万吨,“这在整个崇礼区域的用水量中占比不到1%”。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做好北京冬奥会期间的雪务保障,张家口赛区未雨绸缪、多措并举,及早启动了造雪准备工作,通过收集地表径流、雪融水等举措,实现了造雪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此外,通过制定赛区供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节约用水等措施,提升赛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滑雪场也优先利用收集贮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等作为人工造雪的水源。人工造雪系统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节水设备和智能化造雪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动态保持最佳造雪效率,有效避免了水资源浪费。总体来看,人工造雪需水量有限,不会对区域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刘佳综合自新华社、中新社、央视网、冬奥会刊)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